MOVE 推薦的特別旅行MENU
以自然生態立足世界
澳洲,作為全球最宜居、最適合留學、最環保的國家之一,每年吸引數以萬計遊客探訪。澳洲人輕鬆悠閒的態度,以至對大自然和戶外體育運動的熱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澳洲式生活。澳洲環境和文化的底蘊,可由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說起:位處南半球的澳洲大陸,被海洋與其他大陸隔離開來,自然而然建立了自己的生物圈。這片遼闊的土地,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加上甚少摻和戰爭和較晚才被發現墾荒開發,使不少古老珍貴動植物種得以存活至今。澳洲除了是全球17個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亦是擁有最多世界自然遺產的國家。
要數澳洲最為聞名的自然遺產,不得不提世界奇觀之一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珊瑚礁群,據歷史考證已經存在了上百萬年,總長2600公里,從南迴歸線一直向北延伸到托雷斯海峽。大堡礁有900百座大小島嶼和不同種類色彩斑斕的珊瑚礁,這裡的水域孕育著千姿百態的珊瑚,紅、粉、綠、紫、黃,軟的、硬的、海草狀、鹿角狀、靈芝狀。從上空俯瞰,礁堡的輪廓就如一朵朵在汪洋中綻放的花,潛入水中,一幅海中奇景呈現眼前,七彩繽紛的珊瑚鋪成海底森林,魚兒或圍繞著珊瑚礁跳舞,或成群結隊從你的身旁穿過。上一秒和平寧靜的海洋世界,下一秒就換上精彩刺激的畫面。大堡礁就是潜水的天堂。
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育
當我們盡情享受著這些旅遊活動的時候,你會不會好奇澳洲如何能把生態旅遊搞的有聲有色?
有很多地區想要發展生態旅遊,卻走上歪路:過度消費生態,缺乏管理,令生態被破壞;效仿他國政策,只得搬字過紙,只知其一不只其二,忽略了在地執行的可能性,各方面執法、專業支援不當;人民教育如走馬看花,內容沈悶,無法連接當下、未來生活和背後意義,意識和參與度低。甚至無法想像將來發展成一門事業。
發展生態旅遊並不容易,先天條件是要有珍貴的天然資源,後天條件就靠政策、配套、人民參與和宣傳。澳洲的成功就在於滿足條件之餘,還能環環相扣,互相影響。
單就海洋管理和保育來說,澳洲是最早頒布環境保護法的國家之一,1975年實施大堡礁海洋公園法,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是保護瀕危物種的根本法律,還有,基本上澳洲建立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法律法規制度。這些法律法規,條款都很細,操作性很強。2012年11月澳洲更設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以保護澳洲6塊水域、共23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環境。針對大堡礁的保育發展,更有25年規劃。
澳洲的環保工作,特別之處在於管理不全仰仗政府的硬政策,重點在於全民的參與。比如大堡礁海洋公園法就規定了公眾參與大堡礁管理和分區規劃的細節,這種全民參與的創新,超越了一般法律政策的框架。政府出錢但交民間運作的方式,令環保志工風氣十分盛行。澳洲各地志工團體多到幾乎無人說得出數目,除了有網站、並且與世界類似組織結盟。除了每年固定執行各市鎮政府或企業委託的一千多個環保計劃的大型志工組織外,還有無數由社區居民結合起來解決環保問題、美化環境的小團體,光布里斯本一個城市(人口七十萬)就有一百三十多個社區小團體。上課學辨識動植物、如何撿樹種等知識。
遇有較大問題時向聯邦政府的國家遺產信託基金會(National Heritage Trust)申請經費補助。海岸環保一項,就有沙丘復育、海灘步道建築、除草、監看保護礁岩與海洋生物、社區教育、保護季節性遷徙的海鳥及愈來愈少的海洋物種這麼多工作。聯邦政府也支應民間發想的綠色工作團(Green Corp)計劃,每年撥款一億三千八百萬台幣,招募十七到二十八歲青年,接受六個月訓練(個人潛能開發、環保常識與技能、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後,前往各地(85%是鄉野地區)參與社區環保或文物保存工作,成為澳洲培養年輕人社區意識,以及培養人才一大創舉。
澳洲人對環境保護有極高的危機意識,他們十分重視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環保的意識簡直已經融入骨子裏。他們習慣與動物為伴,以自然為生。
目前的危機和挑戰
但看似美麗的海洋其實正在醞釀巨大的危機。不僅大堡礁,全球都出現珊瑚白化的現象。很多人誤以為珊瑚是植物,實際上珊瑚是由小型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屍骸)構成的,這種微小的無脊椎動物被稱為珊瑚蟲。珊瑚七彩的顏色主要來自寄住的共生藻,魚類吃共生藻類,或是利用相近的體色,躲避天敵追緝,而這些小魚又會引來其他生物和大魚,成為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珊瑚對於海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其實珊瑚白化不等於死掉,白化指的是因外在環境改變,共生藻紛紛離開珊瑚,因此珊瑚的顏色從紅澄黃綠藍靛紫,褪回原本的珊瑚蟲顏色,也就是灰白色。珊瑚喜歡在20~28度C的水域,低於18度或超過30度就可能白化,過去三個月,澳洲大堡礁水溫都高達30度以上,是繼2002聖嬰年後,最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連帶摧毀了當地魚類的避風港。
相信很多人對珊瑚白化這個現象和議題仍感相對陌生。但全球暖化,卻是”家傳戶曉“。
十年前全球暖化正值之期,很多科學家對於全球暖化是否存在,甚至其所致的危害有所保留。十年前的少年們,你們已經出社會了,甚至成為家長。脫離校園,你們還知道時下受關注的環保議題是什麼?
據了解,十年已過,很多的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已在反應全球溫度上升的事實,目前全球暖化的議題已經可以分拆為更具體和細分的範疇,幾個主要的議題有:珊瑚白化,塑膠污染,過度捕魚,冰川融化等。
我們可以做什麼?
>> 無負擔,立即響應
行動 1 海洋公約聯署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 正在積極籌備及推動聯合國 UN 制訂強而有力的全球海洋公約,邁向2030年保護最少30%海洋的目標。
此公約又被稱為「📜 海洋版巴黎協議」,生效後將具有在公海劃設廣大海洋生態保護區的管轄權,這也正是海洋科學家長久以來所盼望的。
公海指的是覆蓋地球近一半面積、但不屬於任何一國管轄的海域。這些海域深達11公里,生態資源極其豐富,從浮游生物到珍貴魚類無所不包,而且製造了人類賴以維生的氧氣,並調節全球氣候。
2020年海洋公約會議已進入最後階段的政治遊說工作,綠色和平希望能爭取200萬海洋守護者加入聲援,支持成立全球海洋公約。
了解全球海洋公約項目和聯署 ✍️: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E5%85%A8%E7%90%83%E6%B5%B7%E6%B4%8B%E5%85%AC%E7%B4%84/
行動 2 COPY FORWARD SHARE 轉發分享
呼籲更多人關注、參與和再轉發吧。另外,追踪本地或國際的環保機構、團體,持續的關注。
行動 3 做個有公德心的旅客
近年興起到國外潛水,潛水聖地:澳洲,日本沖繩,石垣島,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馬爾代夫等。不少遊客喜歡近距離觀賞,同時缺乏保育意識和潛水技巧,對海洋和珊瑚生態直接做成很大的破壞。保護珊瑚除了不採集、不踐踏還有不購買之外,從事任何水上活動都請以防曬衣物取代防曬乳。
行動 4 種植珊瑚
你知道不同的環保機構會招募義工親自參與重建珊瑚的工作嗎?利用人工苗圃在海底種植珊瑚,讓它們有機會重生;同時亦將海底發現的垃圾拾起,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威脅。
行動 5 公民科學家/環保義工
有趣的公民科學家 Become a Citizen Scientist!
公民科學家的概念就是讓普羅大眾幫忙收集數據,為科研出一分力。可以是人們以智能手機錄下鳥鳴,以小型記錄儀蒐集空氣污染數據,並在電腦熒幕上分析鳥瞰照片尋找深林中失落城市。採集有用的科學數據,供專業科學家訂製保育策略,拯救我們的海洋。生物圈探險基金會BIOSPHERE-EXPEDITIONS.ORG是一個推廣公眾科學的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各地進行野生保育項目,讓普羅大眾有機會協助科學家蒐集保育數據。他們在馬爾代夫展開每年一度的一星期潛水研究活動。
另外,如果對澳洲的環保義工文化深感興趣,不要猶豫,點開以下連結行動吧!
澳洲環保義工體驗計劃 https://www.hkosc.com.hk/cva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