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次經歷是「廢」的,或好或壞 GOD never wastes a battle
- MOVE

- 1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如果你留心觀察基督徒的生活,你會發現也有很多不好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
最近,美國發生Charlie Kirk遭槍擊身亡的事件。如果不是這件事,我未必會認識他,更不會知道他是基督徒。最神奇的是,在半年前我偶然在網上看過他的影片,在頂尖學府裡跟一眾大學生和教授,就著一些很具爭議性的議題進行激烈的辯論,當時他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思維敏捷、據理力爭。
同樣地,香港Mirror事件中受傷的舞者李啟言(阿Mo), 他就出生在基督徒家庭,父親是著名的李盛林牧師。
我所在的教會裡面,幾乎大部分牧者都經歷過難以想像的壞事,比如摯愛的家人甚至自己患癌、年少喪偶、夫妻不睦、失業等等,這些甚至是發生在他們信主後、更在侍奉當中。
再回顧我信主後的日子,好事壞事依然交替發生,似乎沒有因為世俗所謂「神的庇佑」而從此過得順風順水,或是混的風生水起(可以想像很多人會吐槽:你的神若不是假的,就是根本「冇料到」,否則你肯定升官發財,家庭美滿,身體健康,人緣超旺。)

初信時,我就聽過:無論在高山,還是在低谷,都要仰望主。字面上,這也很容易理解。神與我們同在,祂的愛和恩典永遠隨著我們,在順境時我們需要謙卑自己於祂面前,記得一切乃出乎祂的恩典和能力;在逆境中我們不至絕望,因為神是我們的幫助,我們需要等候祂、依靠祂、順服祂、祂必安慰並帶領我們走過死蔭幽谷。
可是,道理聽得多了卻不代表你就真正明白和領悟。
人在順境固然很容易讚美主、感謝主,認為祂聽到了自己的禱告所求,甚至超過所求的,因此心裡有很大的信心、平安和喜樂。反之,一旦頻頻遇到挫折和打擊,昔日以為再強的信心也可能變成懷疑、恐慌和埋怨。
因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讓人分心:慾望、忙碌、驕傲,足以讓人遠離神、離棄祂、阻隔人與神,或是來自神對人的磨練,或是魔鬼的誘惑和試探。所以,生命裡充滿著「戰場」,這不單單是屬個人的戰鬥,更是屬神、屬靈的戰鬥。
我漸漸發現,信仰和信心沒有經歷都是「死」的。
這一年當中,我經歷了不少不如意的事,有一些更是我根本意想不到的事。在這個過程,每一次我都在思索:到底我的神希望我學習什麼課題,祂的心意到底如何?為什麼祂明明知道我對祂的信心,明明知道我多麼努力又多麼軟弱,祂還是讓這一切發生在我身上?
接二連三的風浪本應把我擊倒,就像從前那般。這次卻讓我更用力抓緊祂,使我一次又一次更靠近祂,更渴慕祂。認識祂更多,就更愛祂。我的想法因為祂不斷改變、不斷更新,直到我開始拋棄更多我過去所熟悉處理事情的方法,不用自己的那一套,而是學習祂、依靠祂。
然後某個瞬間,在聖靈的引導下我察覺:沒有這些經歷,我對自己的信仰,甚至是生命的理解,只會停留於表面,甚至陷於自我感覺良好,無法追求靈命上的長進。
我記得這些時刻:
祈禱會中,姐妹坦承無力禱告的分享;
預備浸禮的弟兄講述家人反對信仰的困境;
基督徒面對周遭拒絕福音的掙扎;
社會公義未彰顯,人們失去盼望。
這些曾令我困惑的故事,現在我更能理解、共鳴。如果回到過去,那些時刻我的禱告早已不同。
我領悟到,我的宗教信仰,不是教我去成為一個獨善其身,與世隔絕的聖人,卻是要因為對神的愛,進入人群,與人分享神對我們的愛。如果經歷和共鳴能築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為神所用,這大概就是這些經歷的意義吧。






留言